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王家卓院长应邀在线做学术报告

王家卓院长应邀在线做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20     作者:    浏览次数:


2022年9月17日上午,应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邀请,国务院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城市内涝调查工作专家组组长、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王家卓院长以线上方式,做了题为“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反思”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主持,实验室副主任鱼京善教授、庞博副教授,我院左德鹏副院长,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郑凡东副院长、张书函总工、陈建刚总工,北京市水文总站杜龙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王强主任等实验室相关人员6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会议。珠海校区黄浩勇院士也全程参加了学术交流会议。

王家卓院长在作报告

王院长的报告从灾害基本情况、事件调查和责任认定、社会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事件原因分析、教训与反思五个部分展开。报告由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现场记录视频开始,介绍了这场灾害过程中降雨、洪水、淹没情况、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城市灾情等基本情况。王院长将灾难发生原因归纳为八个方面,包括降雨远超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防能力、对风险防范重视不够、调蓄空间理念不足、河湖水系空间被侵占、行洪出路单一(河道)且排涝不畅、规划缺乏统筹且滞后、局部竖向不合理与设施防护缺失、多头管理等。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王院长逐一进行了复盘,披露了灾害预警情况、地铁五号线和京广快速路隧道灾情与救援过程、相关水库溃坝与涌水过程、郑大一附院等医院受灾情况、地下空间受淹情况、郑州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等问题的相关细节。对于类似灾害的应对经验与反思,王院长表示,城市极端天气具有必然性,单纯靠工程措施无法应对极端天气,海绵城市建设是必由之路。应统筹考虑城市安全,防御、保护与应急相结合,确保遭遇特大暴雨能快速恢复。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高度重视城市安全问题。要科学选址,给水以空间,做好城市“留白增绿”等。此外,王院长亦从管理者的角度给出了多条十分宝贵的建议。

报告结束进入问答交流环节后,黄浩勇院士、张书函总工、徐宗学主任、庞博副主任就流域洪涝统筹、政策与规范、道路塌陷原因与海绵城市工程质量的关系,给水以空间的对策,海绵城市建设精准投资、防洪排涝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与王院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院长结合郑州实际情况和国办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方案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参加会议的其他师生亦踊跃提问,气氛热烈。最后,王院长表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水利、给排水、景观等多专业的综合,应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道路、小区、公园绿地等的各类用地建设中,鼓励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投入其中,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安全,更加韧性。

会议讨论环节

王家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全国市长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校)客座教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水资源协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水问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排水、海绵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内涝治理方面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先后参与多个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多个标准规范编制,承担完成了包括南宁、海口、武汉、厦门、石家庄、沈阳、银川等多个城市相关的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

王院长的学术报告内容翔实,紧扣极端暴雨下的城市洪涝与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高水平的问答环节进一步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作为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力促进了实验室各相关单位对极端暴雨洪涝下韧性城市研究与建设的思考,提升了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供稿:黄亦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