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4 作者: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1日下午,应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邀请,武汉大学夏军强教授以线上方式做了题为“基于动力学过程的城市洪涝模拟与风险评估”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副主任鱼京善教授、庞博副教授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晓昕副书记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我院左德鹏副院长、赵长森副教授,地理科学学部王运涛博士,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防灾减灾研究所李永坤所长、陈建刚总工与城市生态研究所于磊所长和卢雅静、薛志春高工等,以及来自郑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全国相关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研究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议。
夏军强教授在做报告
夏军强教授首先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发性、复杂性与严重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对洪涝致灾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且缺乏准确、科学的模拟技术与评估方法,强调了掌握城市洪涝致灾的动力学机理和构建城市洪涝全过程模拟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必要性,介绍了其团队在城市暴雨洪涝致灾动力学机理、模型开发与洪涝全过程模拟、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于地表洪涝对承灾体的高风险性,聚焦于人与车辆在洪水作用下的失稳问题,从机理、模型、应用三个层面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对于致灾机理分析,借鉴泥沙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人体与车辆在洪水中的稳定性计算公式,揭示了洪水中不同高度和重量的人体或车辆在洪水中的危险性与水深流速的关系。此外,夏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建造的洪涝过程综合试验平台和依托其进行的模型试验,定量揭示了地表径流与地下管流的交互机理。模型层面,夏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发的2D地表径流模块和1D地下管流模块及其耦合模拟功能,并与3D地下城市空间水动力模块一同构成城市洪涝全过程模拟模型。最后,夏教授介绍了上述水动力过程洪涝风险评估技术在郑州市京广路片区“7.20”特大暴雨洪涝模拟与武汉市青山区等研究区的应用情况,定量揭示了不同重现期暴雨情景下淹没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洪涝风险大小。
夏教授报告结束后的讨论与问答环节,徐宗学主任、庞博副主任、赵长森副教授、李永坤所长、陈建刚总工及相关高校师生先后就地铁的3D洪涝模拟模型、研究尺度、多源数据、人车失稳试验、河道水位处理等细节与夏教授进行了广泛交流,夏教授逐一回答,交流气氛热烈。
徐宗学教授主持会议现场讨论
夏军强系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水沙运动与河床演变、城市洪涝模拟与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英国皇家工程院国际合作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励12项。
夏军强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翔实,紧扣城市洪涝过程动力学模型与风险评估的主题,线上听众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交流,为城市暴雨洪涝模拟的研究带来了更加多元的视角,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作为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学术活动,本次学术交流有力提升了重点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供稿:黄亦轩)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 邮编:100875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京师科技大厦B座15层;电话:010-58801136;邮箱:hydrocity@bnu.edu.cn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