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3 作者: 浏览次数:
最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推动省级水网建设,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广东、浙江、山东、江西、湖北、辽宁、广西7个省(自治区)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要求先导区所在省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按照国家水网和区域水网总体布局,统筹谋划省级水网“纲、目、结”,优化省级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不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力争用3-5年时间,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切实发挥先导区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围绕着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与国家水网建设,我院徐宗学教授接受了水利周报采访,重点回答了国家水网建设与河湖水系连通之间的关系,在现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基础之上国家水网建设需要重点推进哪些工作?在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基础上国家水网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运维经验可为国家水网建设起到哪些借鉴作用等相关问题,对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尤其是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徐宗学教授采访稿截图
徐宗学教授说:“国家高质量发展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优化现有水系功能,构建功能健全、体系完整的国家水网势在必行。同时,国家水网建设对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国家水网,成为水利工作的重要问题。”
徐宗学教授将国家水网建设与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之间的关系概括为“纲”“目”“结”三个层次。“国家水网建设是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施的深化与加强,即通过理顺原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脉络,在遵循自然河流水系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为目,调蓄能力较强的水利枢纽工程为结,形成层级清晰、互联互通、循环通畅的水网体系。国家水网建设通过统筹和连接原有孤立、分散的河湖水系,形成集水资源调配、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立体水网体系,是水利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工作之一。”
对于在现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基础之上,国家水网建设还需重点推进的工作,徐宗学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尽快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构建国家水网之纲。南水北调形成的“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基本格局为国家水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在国家水网构建中的骨干作用,需要逐步建设贯通东、中、西三线的干线工程,加强建设覆盖区域的配套工程、区域内其它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和其它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现以重要江河干流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主干线贯通为核心、配套工程和江河水系互连互通为支干的国家水网框架,达到北方地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南方地区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要尽快建设国家骨干调水工程,织密国家水网建设之目。国家水网需要在现有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形成的“四横三纵”总体格局,通过各层级水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统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重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水资源调配、水灾害防控和水生态保护的复合网络。通过建设辽西北供水、引呼济嫩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其它水资源调配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形成“边水济腹、内连外通”的分片格局,以织密国家水网建设之目。
三要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为契机,实现国家水网的智慧化与智能化。国家水网不仅是现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整合,更是调控手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升级。智慧化是国家水网的重要特征。针对我国降雨时空变化较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为保障各地区用水需求,需要依据不同地区来水情况和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保护需水要求,实现监测一体化、预警自动化和调控智慧化。
四要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结合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省级水网在国家水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国家水网规划的总体布局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谋划省级水网,为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依托国家骨干网及省级水网的调控作用,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
对于在总结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水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徐宗学教授表示,“国家水网建设将我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水系格局的调整改变,必然会对水资源分配、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并指明了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防洪减灾问题。强化水资源配置能力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目标。国家水网结构复杂,配置涉及区域范围更广,配置目标更加合理,强调均衡发展。国家水网建设后的水资源配置需要在传统水资源配置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连通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各部门对水量、水质、水域和水流等不同要素的需要,聚焦各连通区域的实际问题,注重社会公平、发展可持续性,通过上下级水网相互衔接,构建多层级、多用户、多维度、多目标的水资源配置模型体系,形成上下级联动、区域间协同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防洪能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不同层面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实施,跨区域、跨流域的洪涝风险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跨流域或地区间的合作对河湖水系连通作用的发挥将起到关键作用,应明晰河湖水系连通区域洪涝灾害管理中的合作内容与要求,根据河湖水系连通在洪涝灾害管理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连通区域间需要加强协作。
二是生态与环境问题。国家水网建设将河湖水系连通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广泛的连通会给生态环境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如何准确评价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家水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准确表征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影响,能够为河湖水系连通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亟需建立河湖水系连通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家水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经济与法律问题。河湖水系连通属于重大公共项目,具有外部性、公共利益、公共物品的性质,从公共项目的全部内容和决策与实施过程上看,必须修正、调整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全面、真实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同时为确保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符合各项法律规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应进一步完善河湖水系连通的规划体系,强化其执行和监督检查,加快其立法工作,为严格河湖水系管理提供规划依据和法律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中的骨干和主动脉。谈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与运维经验可为国家水网建设起到的借鉴作用,徐宗学教授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管理经验,能够为国家水网建设的管理体制、水价制定、水量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徐宗学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曾于2013-2014年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河湖水系连通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并出版专著《河湖水系连通战略问题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1),作为河湖水系连通与国家水网建设领域不多的战略研究成果之一,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徐宗学教授专门就河湖水系连通与国家水网建设接受水利周报采访,对于扩大水科学研究院在业内的影响力、提高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供稿:黄亦轩)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 邮编:100875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京师科技大厦B座15层;电话:010-58801136;邮箱:hydrocity@bnu.edu.cn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