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顺利召开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3-18     作者: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8日下午,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隆重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昌明院士、副主任张建云院士,委员王浩院士、傅伯杰院士、夏军院士、胡春宏院士、吴丰昌院士、程晓陶教高,北京市水务局刘斌局长等领导专家出席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张力小处长、水科学研究院程红光院长,实验室四家共建单位领导包括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张晓昕副书记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孟庆义、北京市水文总站杜龙刚副主任、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赵金副院长和高俊斌总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常务副主任鱼京善教授、副主任庞博副教授,实验室其他成员以及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主持。徐主任首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对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能够参加本次学术委员会年度会议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邀请北京市水务局刘斌局长讲话。刘局长首先对各位院士和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和防汛排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与国际交流合作中,北京市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防汛排涝工作都走在了前列。相信新的一年实验室将会产出更多创新性成果,为我国城市水文学学科发展和海绵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png

北京市水务局刘斌局长讲话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张力小处长、水科学研究院程红光院长先后代表承建单位致欢迎辞。张力小处长表示,实验室是北京师范大学下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之一,在刘昌明等院士专家的指导下,实验室工作扎实,成果丰富,几家共建单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和服务功能,为北京市洪涝灾害防控和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表示,学校将助力实验室未来全方位的发展,期待实验室结合国家重点规划,统筹谋划,充分吸纳各位院士专家的宝贵意见,将实验室建设为国际领先的水科学研究平台。程红光院长表示,实验室是水科学研究院的一支重要研究力量,在各位院士专家的指导和徐宗学主任的领导下,过去一年中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产出等各方面成绩斐然,围绕着城市雨洪管理、城市韧性提升和海绵城市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北京市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验室的各个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支持,成为了科研合作的典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走过的二十年发展道路,离不开各位专家领导的支持,水科院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实验室工作,支撑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和水安全保障等重大需求,期待实验室未来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凝练教学科研成果,努力取得更大进步。

2.png                3.png

                       科研院张力小处长致辞                       水科学研究院程红光院长致辞

会议工作汇报环节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昌明院士主持,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从实验室科研条件、教学与人才培养、主要科研项目与标志性项目成果、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放及创新基金等方面总结汇报了实验室过去一年的整体工作情况。徐宗学教授强调,在新的一年实验室的工作重点将放在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凝练科研和教学成果、加强实验室内部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与组织国内外学术活动等方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背景下,继续凝练科研成果,圆满完成实验室的验收工作。孟庆义副主任从洪涝模拟技术深化与扩展、相关技术与设备研发、工作层面支撑应用三方面进行了汇报。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实验室研发了洪涝灾害智能检测预警一体化设施、透水铺装性能检测车等技术装备,在探索新的水文水动力模型、山洪耦合模拟技术及基于大数据的灾情快速预测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张晓昕副主任针对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的工作进行了重点补充,并指出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市城规院围绕“城市洪涝安全韧性提升”和“城市水生态环境品质改善”两个重点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23·7”特大暴雨开展模拟分析并提出了特大洪水灾后防洪系统的评估框架,制定了首都功能核心区防涝规划,开展了暴雨、暴雪下社区韧性评估测试技术研究及2024年主汛期北京市积水情况分析等多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徐宗学主任汇报                      孟庆义首席专家汇报                    张晓昕副主任汇报

会议质询讨论环节由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云院士主持。委员们认真听取了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各家单位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依次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王浩院士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实验室开展了大量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今后应在新的一年注重开展数字孪生工程,结合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运算推理能力和专业模型的高精度模拟能力,形成新兴智能体,延长城市暴雨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傅伯杰院士指出,实验室几家单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在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洪涝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室应深入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研究水与气候的关系,加强水与城市生态建设研究,结合人工智能开展建设“智慧城市”的研究工作。夏军院士指出,在徐宗学主任的领导下,实验室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解决了大量城市水问题。实验室未来应注重变化环境下极端气象导致的城市洪涝研究,结合自然水系,利用生态学技术,构建北京市“城区-自然环境大海绵”,防控缓解雨期水污染问题。胡春宏院士表示,实验室注重产学研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实验室应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背景下,拓展城市韧性建设和暴雨洪涝灾害防治研究,凝练成果,实现新的突破。程晓陶教高表示,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正愈演愈烈,实验室未来应响应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城市自然水循环机理研究。刘昌明院士指出,各位院士为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实验室未来应注重多学科交叉工作,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更突出的成果。张建云院士指出,国家实验室重组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本实验室应做好系统性成果总结,迎接验收重组工作,拓展实验室研究和发展方向,由城市水文研究层面逐步扩展到变化环境下的气候水文研究层面,由技术研究方向智库决策方向转变,相信实验室在未来的省部级实验室重组工作中会取得突出的成绩。

    

刘昌明院士主持会议                    张建云院士主持会议           

学术委员会一致认为,重点实验室集中首都城市水文科学中坚力量,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建设重大需求,具备了先进的科研与实验条件,重视开放交流,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注重成果转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建议实验室2025年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循环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标志性成果凝练,更好服务于首都城市防洪排涝与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9.png

会议讨论环节

10.jpg

会议交流现场

最后,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宗学教授做了简单的会议总结。徐教授首先对各位院士、专家与领导百忙之中参加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年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专家多年来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学校科研院、水科学研究院、共建单位领导对实验室工作多年来的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实验室将充分吸收各位院士和专家的宝贵意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负众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影响力。

11.jpg

参加线下会议的实验室主要领导合影

本次会议在总结2024年年度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了院士专家们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各家共建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实验室平台的特色与优势,继续努力,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背景下取得新的突破,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对提升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学术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供稿:颜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