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试验基地» 北京市通州试验基地

北京市通州试验基地

发布时间:2019-12-06     作者: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为加快推进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海绵城市高质量建设,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确定区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设立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海绵办”),办公室主要承担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协调统筹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

在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遵照习总书记“三最一突出”的要求,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文化发展的综合目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区域,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走在了北京市的前列,成为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先试区域,为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经与北京市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并报请通州区水务局批准,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10月17日与北京市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通州区试验基地揭牌仪式暨海绵城市技术学术交流会议。通州区试验基地的建设,标志着重点实验室将为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试验基地位置:

2016年4月北京市申报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功,试点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两河片区,西南起北运河,北到运潮减河,东至规划春宜路,总面积 19.36 平方公里。

建设目标:

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建设成效:

(1)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并有稳步提升趋势

位于试点区的监测点监测数据表明,海绵城市建设以来,试点区地下水位稳步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2)黑臭水体消除,镜河碧波粼粼

对北运河全流域进行了系统性的水质提升工程,消除了北运河、运潮减河的黑臭现象,形成了蓝绿交织的雨洪蓄滞体系。新开挖镜河水系,碧波粼粼成为行政办公区一景。

   

北运河                                     镜河

(3)海绵效益凸显,百姓获得感提升

在居民小区建成海绵区后,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百姓获得感提升,对海绵城市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有力地推动了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海绵理念深入人心                      居住景观效果得到改善

典型项目展示—紫荆雅园

紫荆雅园小区于2000年完工,占地面积11.61万平方米。小区较为老旧,下雨容易积水,百姓出行不便。通过对停车位及人行路铺装砂基透水、设置半透沥青混凝土、改造提标部分管段、建设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措施,最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雨水资源利用率≥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37.5%。

   

改造前                                改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