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9 作者: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北京南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内涝风险高,如何解决雨水消纳、破解城市防洪功能“先天不足”问题是一道必须攻克的难题。开发区从2004年雨水利用规划到低影响开发再到海绵城市建设,一直致力于雨水综合利用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陆续建设了博大公园、X35地块、路东蓄滞洪区等3个大型海绵城市工程,蓄水能力共计100万m³。经过多年努力和当地多次高强度降雨的考验,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已形成规模,城市消纳雨水的能力极大提高。2018年已建成7个公共空间类海绵城市项目,240个地块类海绵城市项目,建成区30%的面积实现了70%雨水就地消纳。
为了充分吸收和学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北京乃至全国学习和推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经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沟通,实验室于2019年5月17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了“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基地揭牌仪式”,正式开始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基地,这也是实验室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野外试验基地。
试验基地位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东南大兴亦庄地区,是北京市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绵城市典型项目分布图
海绵城市建设步骤: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从开发区建设至今,一直坚持规划先行、导则管控、示范引领的原则,为开发区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科学编制规划
2004年,开发区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雨洪利用措施规划,2007年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现有管网排蓄能力。
(2)坚持导则管控
2008年,开发区完成以雨水利用工程和径流污染控制与防洪减灾为主要目的的《经开区雨水利用技术导则》。
(3)强化硬性许可
2010年,开发区实施水土保持许可,形成自身特有的商业、工业、住宅等项目的海绵城市技术示范工程。
(4)典型项目示范
2011年,开发区围绕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对“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城市雨水系统”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多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
建设成效:
1、智能与自然相结合,“落霞与白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城滨河公园二期工程沿凉水河兴建,河道长度13.7公里,绿化面积196万平米,配备智慧座椅、智慧垃圾桶、鸟类监测、防火摄像等设施,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条形雨水花园、梯田式绿地、景观湿地及雨水收集等工程。
2、人工湖变公园,“大湖小湖落银盘,鸟语花香齐悦目”
博大公园是最早将景观和雨水利用相结合的城市公园,被开发区人形象地称为核心区的“绿色之肺”,也是人们休憩的重要场所。
3、生态停车场“章台车马去如流,白雨霏烟拂画楼”
生态停车场通过优化排水竖向规划,利用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调蓄,净化雨水,使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以上,场地排水综合设计重现期达到3年一遇,年径流污染削减量大于40%。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 邮编:100875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京师科技大厦B座15层;电话:010-58801136;邮箱:hydrocity@bnu.edu.cn
城市水循环与海绵城市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